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做一辈子的提灯女神——记我校护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春玉教授

李春玉简介

李春玉,女,朝鲜族,中共党员,195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延边大学护理学院系主任、副院长、院长,教育部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护理本科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先后获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2项等15项教科研成果奖,获得“吉林省教学名师”、 宝钢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吉林省2006-201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延边大学“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延边大学首个卓越教学贡献奖等荣誉。

她是我国第一位护理学博士,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首创了中国社区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首创了国内第一家社区护理实验室。她是一名党员,在护理学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吉林省教学名师”、 宝钢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吉林省2006-201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延边大学“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延边大学首个卓越教学贡献奖等,这就是我校护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春玉教授。

立大志,攀登路上苦亦甜

上世纪50年代中叶,李春玉教授出生在图们市的一个工人家庭。1975年,她下乡到图们市月晴公社,1976年光荣入党。1978年她考取了延边卫生学校护士专业。

1986年李春玉毕业于延边医学院本科医疗专业,并于当年担任延边卫生学校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机遇是为有志者准备的。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春玉被引荐到韩国延世大学校看护大学进修,并连续攻读硕博学位。就这样,渴望攀登护理学高峰的李春玉,带着家人和学校领导的嘱托离开了家乡。初来咋到异国的大学殿堂,李春玉有些无所适从,首先,她学的是日语,而韩国现代科学的文献资料几乎都是英语,这成了她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其次,当时国内护理学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与韩国的课程体系有些衔接不上,这又使她感到了学习压力的加重。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着困难而上。每天,李春玉只睡觉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在攻读专业课和学习英语上。鉴于李春玉当时已到中年,作为专业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她付出的努力要比其他学生更多。当时任国际护士协会会长、韩国保健福祉部长官、她的导师金慕任博士,看重的是李春玉身上的那股韧性和拼劲,在学习上给予热心指导,在生活上给予关怀。最终,李春玉于1996年顺利完成护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1999年又以题为《中国和韩国护理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论文获得护理学博士学位。每当李春玉提及她的导师,她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当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韩国延世大学护理学博士学位后,婉言谢绝了国外护理院校和学术机构的热情邀请,归国时又接二连三地婉拒了国内其他高校的聘任,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母校。回校后,她积极筹建护理学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

为了顺应护理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李春玉于2007年9月奔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护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接受了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培训。当时已经50岁的李春玉,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克服了语言与心理上的压力,抱着多学一点知识、繁荣祖国护理学的想法,主持完成了社区慢性病控制的研究课题。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李春玉不无感慨地说,攻读硕博学位的学习是苦的,但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追求的。

做奉献,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李春玉作为国内第一个护理学博士,她最讲认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护理学教学科研领域辛勤地耕耘着。她一直把回报家乡、回报母校作为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践行着。她常对人说,是母校培养了我,我理应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国之初,李春玉根据我国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课题《开发以医院为主体的居家护理模式》等科研项目,该项目突出课题的民族区域特色,积极开展社区护理研究和服务,使延边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为政府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特别要提到的是,2003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面前,李春玉从一个专业学者的角度敏锐地发现,边疆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面对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及急救应对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于是她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起合作开展了“开发延边地区急救及慢性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研究工作,重点培训基层医药学人才。通过此次大规模培训,延边州广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应对急救及灾害的意识增强了,应对灾害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也为构建延边州的社区急救及灾害的应对体系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中华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对开展这个项目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他一直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最后竟然被一个护理学教员完成了。

2005年,走上学院领导工作岗位的李春玉,担任学院领导期间,她率领全院师生一路攻坚克难,认真筹备、精心组织,以优异成绩第一批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使我校的护理学专业成为中国四星级学科专业,不但实现了我校专业认证零的突破,同时也为护理学院的后续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为国内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

为促进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李春玉加强了护理专业教材建设。她在抓教学改革的同时,进行教材建设,充分利用延边地区对韩国学术交流的便利条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编写了与社区护理相关专著和教材。她先后编著出版了《灾害急救与管理》《社区护理实践指南》,主编了《社区护理学 》和《社区健康评估》等10余部著作和教材,为我国社区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灾害急救与管理》和《社区护理实践指南》两部著作填补了国内护理学领域的空白,《社区护理学》被确定为全国高等护理教育通用教材,并获2007年吉林省教育厅优秀教材三等奖。

李春玉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在“十一五”期间,她在对我国“十一五”高等护理教育专业结构体系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对中、韩、美护理教育及其体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些年,李春玉先后有6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SCI核心期刊上,主编了8部教材和著作,建设了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精品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社区护理学”等8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及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构建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被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采纳为我国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工程的基本模式和教材编写的基本框架,多次应邀到教育部的全国校长培训班以及北京大学、协和医大、上海交大、第二军医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护理学院进行了学术讲座。

红烛情,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李春玉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称职的党员教师,就应该像春雨润物一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知识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李春玉自1980年毕业留校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算起,在三十年间,她一直孜孜不倦地既教书又育人,紧跟国际护理学领域的前沿,用自己充满爱心的行动诠释了师德的崇高含义,在同学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教学中,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她常开导学生,作为从事护理事业的本科生,在拥有扎实的实践能力与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管理、操作等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才能为护理教育、临床以及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由于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知识功底扎实,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被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多个大学和大学医院聘用。

对待那些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李春玉尽全力帮助她们。她时常从自己的稿费中出资为贫困生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为返家探亲有困难的学生解决路费是常有之事;对于那些思想上波动较大的同学及时地与她们谈心,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鼓励她们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李春玉还经常教育学生,作为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白衣天使,不管身处何方,都要具有爱心,常怀感恩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锻炼成为“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白衣天使。她平均每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300多学时,在教学中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用充满爱心的行动诠释了师德的崇高含义,在同学心目中树立了良师益友的形象。目前,李春玉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已经有1200多名,优秀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并大多成为了骨干力量。遍地桃李芬芳已经成为李春玉老师辛苦付出、大爱回报的最佳诠释和生动写照。

年复一年,李春玉教授用她的全部身心,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她始终坚持培育学生爱心与知识并重的理念,以大爱为甘露,滋润花开;以知识为沃土,培育英才。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李春玉还是那样风采依旧,在护理学科学高峰的攀登路上跋涉,像一支熠熠发光的红烛,燃烧自己的青春,照亮他人前程,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