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伽倻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我校艺术学院教授金星三
朝鲜族伽倻琴艺术,于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金星三教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伽倻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这在延边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史上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作为培养中国朝鲜族艺术人才的摇篮,无论是在保护传承朝鲜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方面,还是在培养民族艺术人才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近几年来,为社会输送了五百余名伽倻琴表演人才和教学人才,为伽倻琴艺术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校作为朝鲜族艺术传承基地,现拥有朝鲜族传统音乐剧团、艺术实践剧团、伽倻琴乐团等3支艺术团体;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培养方向和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我校共同筹建的中国朝鲜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省级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伽倻琴艺术研究基地等。依托艺术研究中心,主办了“金震与伽倻琴散调”学术会议、“伽倻琴与东亚艺术交流”“中国•朝鲜伽倻琴艺术交流”等国际学术会议及艺术展演,已成为东亚伽倻琴艺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如今,伽倻琴艺术作为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傲然屹立于中国民族乐坛,成为中华大家庭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同时也涌现出了以伽倻琴艺术传承人金星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艺术之星。就让我们走近金星三教授,了解他是如何不断传承创新,取得累累硕果的故事吧!
巧闻笛声音乐种子破土萌芽
金星三,1955年10月出生在吉林省和龙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童年的他便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韧性。而他音乐天赋的启蒙,则是从一支笛子开启的。在他刚上小学五年级的一天早晨,一曲悠扬的笛声把金星三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一位陌生大哥哥在边走路边吹笛子。那美妙的乐曲令他不知不觉地跟着大哥哥走了很远,思绪弥漫在醉人的笛声里,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在他心中荡漾……
也许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一颗音乐的种子在金星三幼小心灵里破土萌芽,激发了他想要学习音乐的欲望。幸运的金星三偶然发现了百货大楼里有一支特卖减价的笛子,他高兴极了,鼓足勇气向母亲要了9分钱冲向百货大楼……就这样,金星三拥有了人生中属于自己的第一件乐器。
升入初中后,金星三先是通过考试,正式加入和龙一中管乐队,成为一名演奏萨克斯的管乐队成员。在跟随学校音乐老师柳英燮学习萨克斯期间,金星三的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会了吹笛子、萨克斯之后,他又决定学习吹奏长号。从此,长号就成了他刻不离身的音乐伴侣,除了吃饭、睡觉,金星三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长号练习上。他很快就可以参加管乐队的各项演出活动,甚至能在学校宣传队的演出中担任长号独奏。
有音乐的陪伴,金星三的学生时代过得既快乐又充实,音乐也带领他开启了新的梦想之门。
恩师引领走上专业传承之路
1972年,金星三收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延边艺术学校要面向东北三省招生了!有志青年都跃跃欲试,柳英燮老师特意叮嘱金星三:“你一定要去参加这次机会难得的招生考试”。金星三心情无比激动地点点头。带着老师的嘱托,带着音乐梦想,金星三前去参加了考试。“那一年延边艺术学校只招收一名长号学生,自己因为实力不及,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经此考试,金星三也深深感觉到了自己在专业水准上的差距,因此,他想方设法拜师于延边歌舞团长号演奏员李永福老师门下,决心更加脚踏实地认真学习。
1973年,金星三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延边艺术学校。也许命运注定要让艺术家的成长之路百般坎坷,在小学和中学时期,金星三学习了笛子、萨克斯、长号,而来到艺校后,当年器乐专业全部改成了朝鲜族民族乐器专业,阴差阳错,他竟被分到了伽倻琴专业。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其音色柔和,琴声深沉,外形似筝。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金星三在这之前从没有真正见过伽倻琴这种乐器,只在画册上看到或从别人口中听说过。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金星三心理一落千丈,常常烦躁不安,一度产生了抗拒心理,经常躲起来不去练琴。
金星三的伽倻琴启蒙老师赵顺姬是一位温婉贤淑且事业心极强的女性,在伽倻琴的演奏技艺上造诣深厚。赵老师看到金星三是一颗好苗子,对他没有刻板的说教训斥,而是和风细雨耐心开导。她主动与金星三促膝谈心:“伽倻琴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在面临着失传,咱们不来保护谁来保护?咱们不来传承谁来传承?”“要学,就应该学得出色。否则,岂不是白白地浪费了时光?”金星三被赵老师的热心、耐心和包容感动了,从此决心认真学习伽倻琴的演奏技艺。
在赵老师悉心指导和培养下,金星三迎晨曦送晚霞,专心致志,废寝忘食,苦练基本功,几乎把除了吃饭睡觉外的所有时间都倾注到了伽倻琴学习上。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努力,金星三的伽倻琴技艺已经达到了专业演出水平,受到了许多州内同行的称赞。1975年,金星三被选入延边州艺术团,参加“全国五项调演”,进行了伽倻琴独奏。这次演出让金星三看到了民族器乐的深厚底韵,看到了民族器乐所迸发的灿烂辉煌,同时也对自己最初并不喜欢的这门古老的民族乐器树立了信心。1976年,金星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成为一名传授伽倻琴艺术的人民教师。
工作以后,金星三开始和赵顺姬老师一起进行伽倻琴改制工作,他们在延吉市朝鲜族民族乐器厂定制了23弦七声音阶伽倻琴。1979年春,金星三带着经过改制的23弦伽倻琴参加了延边朝鲜族艺术团赴上海的巡回演出,共演出52场,其中有一场是专为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进行的专场演出。演出结束后,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教师何宝泉和民乐系党委赵书记、古筝教师孙文妍就立刻专门来邀请金星三到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交流表演。这场非正式的演出深深震惊了在场听众,受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机遇垂青金星三这颗音乐之星,上海音乐学院录取金星三为1979届新生,何宝泉老师担任金星三的指导教师。就这样,机缘巧合下,金星三怀揣着色彩斑斓的音乐梦想踏进了他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上海音乐学院。
1979年9月,金星三刚入上海音乐学院时,何宝泉老师的蝶式筝研制工作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金星三充当了试奏员这一角色。1980年5月,金星三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唯一代表参加了“上海之春”音乐会,与中国声乐界著名的艺术家葛朝祉、高芝兰、温可铮等教授同台演出,并进行了蝶式筝的独奏,获得了优秀节目奖。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金星三得以参加许多专业演出活动,经常参加接待外宾演出,还以蝶式筝试奏员的身份参加过全国民族器乐评奖大会并获奖。这些知识积累、演出经历和人生阅历,使金星三伽倻琴演奏水平和技巧有了很大提高。1982年,金星三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回到母校。此时,金星三信心满满,决心用自己所学回馈母校、回报社会。
不懈探索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转眼间,金星三在音乐艺术园地耕耘四十多年了。他从一名朝气蓬勃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大学教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金星三始终躬耕在教学第一线,把以德育人、以技育才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他对学生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艺术人才。
回首望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轻的金星三在伽倻琴艺术领域就崭露头角。1982年金星三在中国首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演奏作品伽倻琴组曲《沈青》(安国敏作曲)在1983年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荣获三等奖。曾作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数次出访过美国、法国、日本、突尼斯、摩洛哥、朝鲜、韩国等国,并举行了数十场个人独奏音乐会,还多次应邀到韩国进行伽倻琴演奏技法讲座、培训及学术活动。他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艺术星空之上。
金星三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在培养人才上不断改革创新。近年来学校在艺术类公共选修模块中开设“伽倻琴艺术”课程,对伽倻琴历史沿革、乐器种类、音乐作品赏析等进行普及教育,并在暑期学校中开设“伽倻琴基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授课人数达一千余名,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金星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伽倻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当之无愧,实至名归。他以伽倻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己任,身体力行做表率。这些年来他培养的崔美鲜、金英等优秀的艺术工作者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才干,引领着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
近五年,他带领的建设团队出版了《伽倻琴散调论》《伽倻琴演奏法》《朝鲜民族民俗乐器》等专著教材20余部,累计发表伽倻琴相关核心研究成果120万字,主持国家、省部等各级研究课题20余项;学院师生多次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并获奖,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中,伽倻琴独奏获得银奖;中央电视台先后3次专题介绍伽倻琴艺术传承项目,并在各类媒体和大型展演中累计出演近百场;2018年“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我校艺术学院2019年被确定为民族音乐与舞蹈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9年学院被列入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伽倻琴艺术)传承人群研培院校,这些成果引起东北亚一些国家高校的关注,在促进文化艺术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起到了文化助推作用。
金星三常对学生们讲起他的恩师柳英燮、赵顺姬、何宝泉等老师,“正是因为有恩师们思想上正确引导、专业上悉心指导、心理上宽容辅导,并把师者的高尚品德、精湛技艺倾囊传授给我,才能使我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不断进步不断前进”。是啊,如果没有母校的培养,没有老师的栽培,金星三就不可能爱上伽倻琴并领悟到它的博大精深,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金星三本人就如同一座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延边州、为延边大学赢得了无数荣誉:他曾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最高奖);他曾作为文化部选派的“中国音乐家代表团”的成员,考察访问了法国、摩洛哥、突尼斯3国,并举办了12场独奏音乐会;他曾应日本“日中韩亲善友好协会”邀请,随中国朝鲜族艺术团到日本和韩国演出;他曾作为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参加“正大综艺”节目并进行了独奏表演;他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伽倻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他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伽倻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他作为“1000人伽倻琴合奏挑战吉尼斯纪录”的领奏者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几十年来,金星三带着一把伽倻琴走出延边州、登上中央电视台、闯出国门踏上世界的舞台。他是朝鲜族伽倻琴艺术的传承者、引领者、创新者,是我国伽倻琴音乐表演首屈一指的艺术巨擘,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艺术界的骄傲。
金星三在与伽倻琴的朝夕相处中,领悟到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浩瀚与精深,他更感到了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他深知,延边大学担负着培养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和引领朝鲜族文化及丰富民族文化艺术的重任,自己肩上的担子光荣而艰巨。如今,花甲之年的金星三教授在朝鲜族文化艺术传承的道路上仍然不停地继续探索着、攀登着……